日本清酒的酿造过程 – 从大米到清酒的旅程

知识

大家好,我是玛娜。这次,我想分享一下我在学习日本清酒资格证时了解到的清酒制作过程。想过没有,仅用米和水就能酿造出味道这么复杂的清酒?答案在于清酒酿造的复杂过程中。今天,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整个流程。

1. 精米 — 为口味打基础

清酒的原料米与普通饭米不同,它使用的是称为“酿造好米”的特殊米种。但是,这种米并不是直接使用的,首先需要进行“精米”。精米过程中,将米粒外层的蛋白质和脂肪层削去。这是一个重要的步骤,用于去除可能影响清酒口味的杂质。

精米的程度用“精米步合”来表示。例如,精米步合为60%,意味着削掉了40%的米粒。精米步合越低(即削掉的越多),酒的口味趋向更细腻和果香。反之,较少削米可以保留米的本身的浓郁美味,从而酿造出味道更加强烈的清酒。

由于精米后的米会发热,所以需要进行“枯燥”处理,让米粒冷却并休息一段时间。这也是制作美味清酒的重要步骤。

2. 制曲 — 用曲霉力将米转化为糖

接下来是“曲”,曲霉在清酒制作中是不可或缺的微生物。将蒸米撒上曲霉,开始“制曲”过程。曲霉的作用是将米中的淀粉转化为糖,这一过程称为“糖化”。没有糖化,酒精发酵也无法进行,因此曲是极其重要的存在。

曲霉有几种不同的类型,但用于清酒的主要是“黄曲霉”。在发酵过程中,要仔细管理,确保黄曲霉均匀地分布在蒸米上。在大约两天的发酵时间里,需要多次进行搅拌。这样,淀粉转化为糖,为下一步发酵过程做好准备。

制曲的结果分为“全破碎型”和“突破碎型”两种。全破碎型曲霉均匀分布,米完全糖化,酒味浓郁。而突破碎型则曲霉主要分布在米粒表面,酿出的清酒口感较为清淡。这两种制曲结果将直接影响清酒的最终风味。

3. 酒母制作 — 用酵母开始发酵

制曲完成后,下一步是制作“酒母”。酒母是一个基础,用于增殖酵母并推进发酵过程。清酒的风味和香气很大程度上由酵母决定。

制酒母有两种方法:“速酛”和“生酛”。

  • 速酛:通过人工添加乳酸来加速发酵的方法。这种方法效率高,可以在短时间内稳定地制作出酒母。通常酿造出的清酒口感清爽。
  • 生酛:利用自然乳酸菌慢慢发酵的传统方法。这种方法需要等待乳酸菌自然生成,因此耗时较长,但可以酿造出口味更深的清酒。

酒母制作过程大约需要两周到一个月的时间。在此期间,酵母会活跃地繁殖,为酒精发酵做好准备。

4. 发酵 — 清酒制作的核心部分

接下来进行的是“发酵”过程。在这一阶段,将酒母、曲、蒸米和水混合,进行发酵。这里发生的是清酒独有的“并行复发酵”过程,即糖化和酒精发酵同时进行。

在发酵过程中,原料会分三次添加,这种方法称为“三段仕込”。这样可以保持酵母的活力,确保发酵过程的稳定性。

  • 初添:首先添加少量原料,为酵母创造环境。
  • 仲添:第二天添加中等量的原料。
  • 留添:最后添加剩余的所有原料,推进发酵过程。

发酵持续3至5周,期间酒精度数逐渐增至约15%。在这个阶段,清酒的香气和味道大部分已经形成。同时,温度和湿度的控制非常重要。此外,清酒是甜是干,也是在这个发酵期间决定的。提前终止发酵会使清酒偏甜,完全发酵则会偏干。

5. 榨酒 — 分离酒与酒糟

发酵完成后,下一个步骤是“榨酒”,将发酵液通过压力分离出清酒和酒糟。分离方法有几种,通常使用“压榨机”通过施加压力来进行分离。在特殊情况下,也会使用一种称为“袋挂”的方法,将发酵液装入袋中,只收集自然滴落的清酒。

压榨出的液体还不能直接饮用,需要进一步调整。

6. 加热和储藏 — 稳定清酒的步骤

刚压榨出的清酒中,酵母和酶还在活动,如果保持这种状态,清酒的品质无法稳定。为了防止这种情况,进行了一道称为“加热”的工序,通过在60-65°C下加热几分钟来停止这些活动。

加热后,清酒会进行一段时间的“储藏”。这样可以使味道变得更加柔和,香气更加协调。储藏时间可以从几个月到几年不等,较长的储藏时间可以生产出称为“古酒”的特殊风味清酒。

7. 灌装和完成 — 最终完成!

储藏完成后,最后进行“调和”和“稀释”。调和过程中,将不同罐的清酒混合,以调整口味,稀释则是将酒精度数降低到大约15-16%,使其更易饮用。

最后再进行一次加热处理,然后进行灌装,出厂。这样,我们就可以享受到美味的清酒了。

总结

如此看来,清酒的制作涉及许多详细步骤,是一个复杂的过程。从简单的原料如米、水、曲霉、酵母,竟然能酿造出如此多样和深邃的风味,真是令人惊叹。下次品尝清酒时,请记住这个生产过程,并感谢每一口背后酿酒师的技艺和努力。

コメン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