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好,我是Mana。
最近,像ChatGPT这样的生成式AI越来越多地被用于撰写文章和激发创意。虽然非常方便,但在使用时,我们也必须特别注意输入的信息。
今天,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输入时可能遇到的风险以及相应的对策,这些也是我自己在日常使用中非常注意的部分。
⚠️ 为什么要注意输入内容?
生成式AI通常通过互联网连接到服务器,输入的信息会被传输到外部服务器。因此,如果不小心,很可能将个人信息或公司机密信息泄露出去。
此外,有些生成式AI还可能将输入的数据用于进一步的模型训练,因此在输入内容时需要更加小心。
✅ 用户需要了解的主要输入风险
- 个人信息:姓名、地址、电话号码、身份证号等
- 机密信息:公司内部资料、合同内容、未公开的商业计划等
- 敏感话题:医疗信息、法律咨询、针对特定人物的言论等
一旦这些信息被输入到AI系统中,可能就无法回收。尤其是在工作场景中,必须明确“哪些信息不能输入”的规则。
🛡️ 避免输入风险的具体对策
- ① 绝不输入个人信息或机密信息
→ 避免输入姓名、地址、客户资料、密码等可识别的信息。 - ② 输入前对内容进行抽象化或加工
→ 使用虚拟数据或假名代替真实数据,降低泄露风险。 - ③ 检查输入内容的再利用设置
→ 有些AI服务允许关闭“用于学习”的功能,建议合理设置。 - ④ 遵守公司或学校制定的AI使用指南
→ 有些组织限定了AI的使用范围和输入内容,需严格遵守。 - ⑤ 仔细阅读服务条款和隐私政策
→ 了解哪些信息可能被保存或用于其他用途。
📘 总结
生成式AI如果正确使用,将是一个非常可靠的伙伴。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其背后的潜在风险。
只要在输入内容方面多加注意,就可以大大降低风险。无论是日常应用还是提高AI素养,这一点都非常重要。
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。谢谢大家!🍀
コメント